国家医疗保障局前表示,今年将继续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,重点关注眼科人工晶体和骨科运动医学类耗材,同时还将适时开展新批次药品集采. 长期以来,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,导致药费负担过重. 此次集采目就是通过降低中选企业生产和营销成,实现中选产品降价,以缓解群众用药贵问题.
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,通过集采,我国药价持续上涨趋势得到扭转,群众用药负担显著降低。根据相关测算,与2018年相比,2022年我国药品采购价格指数将下降19%. 数据显示,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%,而集采8种高值医用耗材(如心脏支架和人工关节)平均降价超过80%. 加上地方联盟采购,累计减负约5000亿元。医用耗材管理系统
施子海举例提到,《我不是药神》中白血病治疗药物“伊马替尼”,原研药每盒售价超过1万多元,而通过集采,中标仿制药价格仅为每盒600元左右. 虽然原研药没有中选,但受集采影响,价格也由每盒1万多元降至7000多元,这使得白血病患者用药负担得到了缓解. 与此类似,心脏内科和骨科主要耗材也已纳入集采范围,中选产品价格大幅下降,患者负担明显减轻。
通过集采,不仅使药品和耗材价格下降,还促进了医药行业转型升级。施子海表示,集采后,患者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一致评价仿制药比例由50%提高到90%以上. 例如,在心脏支架集采后,材质能更好铬合金支架使用比例由60%上升到90%以上,而能一般不锈钢支架逐步退出市场. 同时,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评价,高质量药品逐步占据了临床用药主流地位. 据统计,2018年以来,我国已通过一致评价药品数量超过3000种,这一数字迅速增长,高质量药品正在逐步取代低质量药品.
施子海表示,国家层面今年已经开展第八批药品集采,并将适时开展新批次药品集采. 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化学药、中成药、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、体外诊断试剂等进行省际联盟采购。同时,还将推动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. 这一系列举措将进一步降低药费负担,让更多群众能够获得高质量药品和耗材。
医用耗材管理系统通过集采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,不仅对个体患者而言意义重大,也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重要一步. 未来,我们可以期待更多药品和耗材被纳入集采范围,价格下降效果进一步巩固,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.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