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召开了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了“贯彻落实党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,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”相关情况. 其中,一位记者询问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对患者、医院和医药行业影响,以及下一步改革方向.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,长期以来,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居高不下,特别是一些“进口老药”,即使过了专利期,仍以高价,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更是远超国际水平. 因此,国家医保局根据和决策部署,与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,以降低中标企业生产和营销成,实现中选产品价格下降.
在过去近5年里,集采取得了显著成效. 首先,医用耗材管理系统患者药费负担明显减轻. 通过集采,我国药品价格上涨趋势得到了扭转. 根据相关测算,到2022年,我国药品采购价格指数将下降19%. 施子海提到了一部《我不是药神》,中有一种治疗白血病药物叫伊马替尼,原研药价格超过1万元一盒。而在国家首批进行集采时,伊马替尼被纳入范围. 通过集采,仿制药中标价格降至每盒约600元,原研药虽未中标,但受到集采影响,价格从1万元多降至7000多元,让白血病患者得到了实实在在实惠。此外,群众反映较强烈心脏内科和骨科主要耗材也被纳入集采,中选产品价格明显下降,患者负担大幅减轻.
其次,患者用药质量明显提升. 在集采过程中,中选产品质量是一个被高度关注因素. 通过降价,我们成提高了一批高质量药品和耗材可及. 例如,在集采药品中,原研药和通过一致评价仿制药使用比例从之前50%提高到90%以上。另外,心脏支架集采后,材质能更好铬合金支架使用比例从60%上升到90%以上,而能一般不锈钢支架则逐步退出市场.
第三,医药行业发展变得更加健康和可持续. 集采引导药企从过去“拼渠道、拼”转变为目前“拼质量、拼价格”,企业内在动力不断提升。在集采推动下,我国自2018年以来,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评价药品数量快速增长,从不足200种增至超过3000种。可以说,高质量药品正在逐步占据临床用药主导地位.
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对我国医疗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. 通过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,患者经济负担减轻,用药质量得到保障,同时也推动了医药行业发展. 未来,医用耗材管理系统集采将继续推进,拓展改革范围,为更多患者带来实实在在好处。。